Skip to content

两种基本的指标逻辑模型
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
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从多个角度全面描述业务,因此并非堆砌的指标越多越好,指标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,这样描述起来才算表达清晰,不至于混乱。有两种基本的逻辑模型可以利用:并行逻辑模型与串行逻辑模型。

1.并行逻辑模型

当描述业务的指标之间互不干扰,相互平行的时候,即为并行逻辑。比如上篇文章中,女生提的要求就是并行的:个子高的不一定收入就高,收入高的不一定帅,三者互不干扰。有可能每一个指标下边还有细分,比如对“富”的考核,包含财产和负债两个方面,这两个方面也是并行的,不要重叠,这样表达起来看着才清晰。

否则试想一下,如果问女生“喜欢什么样的男生?”,女生回答“条件1,长得帅; 条件2,长得非常帅; 条件3,长得非常非常帅”……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意义,多加的两个指标并不能起到丰富描述的作用,这就是为什么指标要避免重叠的直观原因。

回到商业分析正题上,以收入指标举例。比如,想评价A企业,需要从销售收入、经营成本、行业排名、经营历史4个角度考虑。这4个角度之间互不干扰,因此可以做并列关系。如果该企业同时有4个销售渠道:电话销售、天猫旗舰店、线下门店、小程序微商城,则可以进一步将销售收入细分,如图下图所示。 alt text

如果门店又分成5个大区经营,电话销售又分成3个小组轮流外呼,则可以进一步将销售收入细分(见下图)。每个大区之间、每个小组之间的逻辑依然是并行的,更细的拆分也是如此。 alt text

2.串行逻辑模型

有可能一个业务由几个过程组成,此时想全面描述一个业务,需要把这种过程关系讲清楚,此时过程指标之间就是串行关系。还是以A企业举例,该企业的微商城收入,就有用户访问→加入购物车→付款3个过程,因此,在描述时,可以用下图所示这样的串行关系来展示。 alt text

在描述串行逻辑模型时,一定要清晰串行流程的起点和终点。比如,在上面的例子中,串行流程的起点是登录,终点是付款。清晰了起点、终点、过程环节的前后顺序,才好计算每一步的转化率,看指标时才不会混乱。

即使再复杂的业务,也能用并行逻辑/串行逻辑的关系描述清楚。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不能只考虑加多少指标,还要考虑指标间的逻辑关系,每个部分讲清楚:到底是并行逻辑还是串行逻辑,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:指标越多,听着越混乱。

然而,只有数据指标是不够的,比如身高指标,A小伙身高180cm,B小伙身高179cm,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?身高差距1cm,就得选择/拒绝他吗?种种问题,都是缺少评价标准所致。评价标准,对于形成结论至关重要。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

本站访客数 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