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矩阵分析法:通过两个维度矩阵发现问题
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
矩阵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用两个指标来找判断标准的方法,它的操作非常简单。

第一步:找到两个评价指标,每个指标取平均值作为判断标准。
第二步:两个指标交叉,得出4个象限,将样本根据评价指标大小,分散到4个象限里。
第三步:根据两个指标的含义,给出4个象限的含义解读,对每个样本进行分类。

只要两个指标的相关性高,当两个指标交叉的时候,数据就会被分散在4个象限里,这样能清楚地找到业务含义。 还以100家门店为例,如果补上当月的成本数据,则可以构造收入/成本矩阵。

第一步:先对收入/成本两个指标单独求平均值,区分出高收入/低收入、高成本/低成本。
第二步:两个指标交叉,给门店标上状态(高收入+低成本、高收入+高成本、低收入+低成本、低收入+高成本,共4类)。
第三步: 统计4类门店的数量、收入、支出数据,再计算利润(利润=收入-支出),可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(数据的差异是四舍五入后造成的)。

img_14.png

进一步,还可以根据分类给这些门店起一些好听的、容易记的名字,比如。

  • 高收入、低成本:“金牛型”门店。
  • 高收入、高成本:“瘦狗型”门店。
  • 低收入、低成本:“鸡肋型”门店。
  • 低收入、高成本:“快马型”门店。

这样能让矩阵分析的结果更容易展示,从而更方便应用,如图所示

img_15.png

如果把100家门店的数据代入,则可以通过散点图进行观察,如图所示

img_16.png

从上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来,哪些门店是“金牛型”门店,哪些门店是“鸡肋型”门店,哪些门店是“快马型”门店,哪些门店是“瘦狗型”门店。这种清晰的分类,能很直观地引人思考。

  • “快马型”门店是不是可以增加投入,做得更多一些?
  • “瘦狗型”门店出了什么问题,要怎么改善?

这就达到了矩阵分析法的目的: 在两个评价指标不相关的情况下,得出判断结论。

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,构造矩阵能很轻松地发现问题。对构造矩阵来说,如何选择组成矩阵的两个维度非常重要。一些维度选得好的经典矩阵,比如“波士顿矩阵”,已经成为咨询公司的常用方法。如图所示,通过调研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,就能区分出产品的种类了。

  • 高占有率+高增长率:“明星”产品。
  • 高占有率+低增长率:“金牛”产品。
  • 低占有率+高增长率:“问题”产品。
  • 低占有率+低增长率:“瘦狗”产品。

当有两个指标参与评价时,如果两个指标高度正相关,一个指标涨了,另一个指标也会涨,此时不需要做矩阵分析。只要对其中一个指标进行评价,另一个指标的结果就不会有大的差异。这种相关关系可以简单地用散点图来呈现,如图所示。

img_17.png

但是,有可能两个指标不是高度正相关,比如,投入和产出指标,可能存在下面的情况。

  • 某间门店经营不善,收入锐减,但是成本不变(高投入、低产出);
  • 某个新市场刚刚被发现,竞争少,投入一点就收入颇丰(低投入、高产出)

这时,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指标来评估利弊,而是要先分清有几种情况,我们可以用矩阵分析法。

但是要注意,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成功,不能仅仅靠矩阵分类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。比如在上例中,所有高收入、低成本的门店,本身的整体收入并不高,很有可能是这些门店都是新开的门店,还处在上升阶段:或者开店的位置比较好,比如新开盘的小区,附近竞争对手少很有可能之后这种优势就会消失。如果仅仅看到这张图就下令大力发展这些“快马型”门店,则很有可能遭到失败。

所以,矩阵分类法的作用是识别出异常值,发现潜在问题,而非直接得出结论。矩阵分析法的短板在于仅关注一个时间点的表现,不能纵观前后发展趋势。如果考虑成本/收入指标的前后趋势,就需要用到“盈亏平衡分析法”。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

本站访客数 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