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分析法:通过认识内部结构发现问题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结构分析法,即对一个整体指标进行考察的同时,考察其子指标的构成,从而发现细节问题。使用结构分析法的前提是对整体的构成有所了解,能区分出来其内部结构。举简单的例子,某企业的销售部门架构如图所示。
在看数据时,可以观察其整体收入的构成,如图所示。
看起来,整体收入在缓缓持续上涨,可细分其结构。
- 实体门店的收入已经连续5个月在下降。
- 天猫店、微商城渠道在持续增长。
- 电话销售的收入保持稳定。
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,且变化趋势没有减缓。此时就会引发更多的思考:是要继续延续这种趋势,还是做出调整呢?
结构分析法适用于不太熟悉的业务情况,比如:
- 新官上任,不了解各个分公司的情况。
- 新到一家公司,不了解其在各地的经营差异。
- 考察一个创业项目,只看一家店担心信息会不全面。 这时,都可以使用结构分析法,了解清楚研究对象的上下级关系、各部门机构,之后就能细看各类型的发展差异了。
单靠结构分析法是不能直接得出结论
结构性的变化,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,即使某些结构性变化看起来很“正确”。比如前面举的例子中,电商、微商城渠道的增加,看起来很符合数字化转型的要求,但仅凭这一指标无法下结论,至少还得考虑下面因素。
- 整体的成本/收入走势变化。
- 电商、微商城两个渠道的成本消耗,成本/收入变化。
- 门店的细分结构,收入下降是否是本来就运转不好的门店。
这样才能综合评价:结构变化好/不好。结构分析法更擅长发现问题,而不是解释问题。
如果已经对结构有了明确判断,比如,今年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,线上渠道(天猫+微商城)每月销售收入占比必须达到50%以上!此时就能直接按照结构作出判断,将数据以整体百分比的形式统计,如图所示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目前线上渠道占比为43%,还没有达到目标。此时,不但可以进一步加大线上投入力度,而且可以对线下门店的整体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,找出其中亏损的门店。通过关闭一批亏损严重的门店,从而释放更多的资源用于线上发展。
结构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发现问题的方法,不仅用于成本/收入指标的分析,在对用户、产品、活动分析时,也可以用到。
在上述案例中,观察全部门店结构结构时,会用了高盈利、低盈利、高亏损、低亏损的划分方法。这种分层方法使用的不是现成的分类维度嘛(比如,门店归属华北大区还是华东大区、门店属于旗舰店还是社区店),而是通过指标计算的出来的。这种基于指标计算进行高低分层的方法,也被称为分层分析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