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同期分析法:通过与同期对照发现问题
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
同期分析法的思路类似赛马:将多个待考察的业务, 从其准备期开始, 逐日/逐周/逐月份记录其发展情况,对比关键数据。

如图所示,在使用同群分析法时,需要从准备期开始,每月观察门店收入的变化。

img_11.png

同期分析法关注了一下主要指标:

  • 准备期长度(需要多久开张)。
  • 成长期发展速度(每个月收入递增多少)。
  • 稳定期来临时间(需要多少个月收入能稳定)。
  • 稳定期收入数额(在稳定期门店的收入数额)。

判断标准也很直接:准备期时间越短越好,成长期发展速度越快越好,越早稳定越好,稳定期越长越好。

如果一个业务有多个子业务,则可以做多个同期对比,这样更容易看到该业务的生存能力。比如,某人正在考虑一个加盟项目,可以关注其多个同时开张的新门店的业绩走势,从而作出判断:如果自己做,有多大概率存活。如图所示,在同期考察的5个新门店中,只有一个能挺到稳定期。此时,该项目质量如何,相比大家已经能有了初步的判断。

img_12.png

这样,即使没有观察到一个完整的业务生命周期,也能作出判断:

  • 如果某个业务在初创期就发展不顺利,很有可能不需要等到其发展成熟,即可将其放弃。
  • 如果某个业务在成长期就表现脱俗,不需要等到其成熟,即可再追加投入,扩大规模。
  • 如果一个业务的几个子业务,仅有一个能脱颖而出,则说明该业务成功率不高。

同期分析法的思路和生命周期法的思路类似。其实,如果把同期的观察时间延长到业务结束,就是生命周期法,二者都是一样的。这使得基于同期分析会有一定的风险:有可能有的业务是开头做得好,过一段时间就不行了。

但风险与机会是并存的。如果所有的业务都要等到观察完整的生命周期数据后再下结论,则可能已经错失了最佳发展时机!或者市场已经饱和,或者成功经验已经被大量复制和传播,或者大量竞争对手已经涌入。所以,需要同期分析法这种能在中途下结论的快速决策的方法,来辅助快速决策。

到这里,前面已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观察单一指标变化。虽然举例都是以收入举例的,但用在成本指标也是成立的。单纯地看收入,即使做了结构分析法分层分析法同期分析法,也很难下结论。收入的增长不能以成本的失控为代价。这时,要综合考虑两个指标,就需要用到ROI/比率分析法了。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

本站访客数 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