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监控体系:系统监控商业发展走势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一、建立监控体系的5个步骤
想要解决问题,首先得识别问题。如果缺少有条理的数据监控体系,就会被淹没在各种细节信息里无法自拔。而在考虑过程指标以后,数据指标就会变得非常多,如何理顺条理呢?具体分为以下5步。另外,要牢记“ 由大到小,先果后因”这8个字。
第一步:明确投入/产出指标
那些决定企业“生死”的主指标,哪些是体现企业“战略意图”的副指标,一定要区分清楚,如图下所示。
- 比如传统企业一般都是靠利润生存的,那么可以把利润设为主指标,其他的指标:如线上业务占比(代表线上转型战略)、产品销售数量(代表市场份额)等,可以设为副指标。
- 再比如互联网企业可以将用户数、活跃用户数等设为主指标,因为其商业模式是先吸引用户,再盈利。
第二步:监控投入/产出指标的时间趋势
监控整体的投入/产出是否在计划内,例如分析每月完成数据和累计完成数据。如下图所示:
- 通过分析累计完成数据来监控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否向好
- 通过分析累计完成数据来监控是否有个别月份的目标没有完成,还有多少容错空间,从而采取行动
第三步:考察投入/产出发生的业务线
把投入/产出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线,明确业务线的目标。如下图所示:将整体指标分析到各业务线。
第四步:考察随着时间的变化,投入/产出在各业务线之间的结构变化情况
要监控各业务线是否按计划行动,是否有异常表现。业务线之间的结构变化本身不能说明问题,得结合整体业绩表现来看。如下图所示
第五步:考察各业务线的过程指标转化情况
可以分别看各业务线具体的过程指标转化情况,如下图所示。
二、构建监控体系三个要点
要点一:数据采集
数据采集非常重要!需要监控的指标必须保证是可采集、有质量保证的,这样才能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。因此,要大胆放弃一些质量差、来源不稳定、不能连续追踪的数据。
质量差的数据大概有以下3种类型
- 满意度、评价、NPS (Net Promoter Score,净推荐值)等调研数据。
- 不完全采集、丢失很多字段的用户线上行为数据。
- 没有规范管理、区分不清楚的促销/商品数据。
要选择能长期使用、质量稳定的数据。比如,同样是利用杜邦分析法诊断产出情况,理论上可以做得很细致,如下图所示:
但是,如果没有统一管理促销活动,就无法区分用户是使用优惠券购买的商品,还是通过“商品直降”活动购买的商品,呈现的效果如下图所示:
如果没有流量来源数据,无法区分访问流量与登录用户,那么呈现的效果如下图所示:
如果连会员系统都没有,订单关联会员卡号不足80%,那么呈现的效果如下图所示:
数据质量好,可展示的数据就多;数据质量差,可展示的数据就少。加强数据质量,强调多少遍都不过分。
要点二:要有配套的判断标准
每层级除要有指标外,还要有配套的判断标准。特别是在多层级结构中,还要在观察整体投入/产出的走势、结构变化时,有清晰的标准,例如:
- 今年的产出目标是多少?
- 目前的产出进度是否满意?
- 是否有重点发展的方向(比如线上经营)
- 结构变化是否符合重点发展意愿?
- 今年的成本控制在什么水平?
- 目前的成本使用进度是否合理?
- 成本结构是否符合期望?
通过投入/产出的分析,可以为目前的状态定性: 到底状态是好还是不好? 不好有多不好是哪一块不好?这样才能在看到细节指标、过程指标时,保持清醒的头脑,在细节处有所发现。
- 好:就看能不能拿出来当标杆。
- 不好:集中精力解决问题。
不然的话,在一级指标中没有得到结论,就会在二级指标里陷入“付费率涨了但人均付费金额跌了,到底好不好呢? ” 这种细枝未节的纠结里。
要点三:按日、周、月等顺序解决问题
完善的数据监控体系包含大量的指标与分类维度,如果将其一次全部呈现出来,就会包括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字,既不方便查看,又不方便使用。因此,应该按日、周、月、季度、年度的顺序,逐层输出,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,提高使用效率。
A.日报的作用
日报的作用是监控走势,发现短期问题。 其中每日的数据要尽可能少,突出重点结果指标,不用夹杂太多的过程指标。这样可以让有关部门尽可能少花时间在办公室电脑前读数据,多花时间在一线干活。
对于不同的部门尽量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
(1)如给销售部门看的日报,可能包含下面的指标:
- 本月累计情况
- 今日业绩目标
- 昨日最优秀业绩个人
这几个指标在当日的销售晨会上只要5分钟就能讲完,还能方便销售领导激励下属,提醒团队盯紧目标,比展示一大堆数据更有用。
(2)如果是给供应部门看的日报,则需要有库存数据/进度提醒,提醒供应部门要注意下面的信息:
- 目前的存量还有多少?
- 按最近一周消耗速度,预计还能坚持几天?
- 最近的补货预计几号到?
这样供应部门可以发现进度落后的产品,选择是催促进度还是继续观察。
(3)如对于总成本核算,根本不需要每日关注(因为成本发生分散,形式千奇百怪,实际上一时半会也算不清楚,一般每月核算即可)。
每日发生的数据是趋势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此,呈现给领导的日报应连同最近30天/90天的趋势图一并提供,方便领导在看日报的时候对比过往趋势,发现问题。
B.周报的作用
周报的作用是监控走势,发现长期问题。 周报类似日报,不见得其中的每个数字都有意义。很多时候数据只是周期性的变动,只是偶尔有重大波动(例如系统发生问题、大促销、天气状况不好等)。但日报和周报连起来看意义就很重大了,从中可以发现长期性的趋势问题。特别是产品版本更新、积分、会员类长线运营机制上线以后,只看一两天的数据,很容易被当天的特殊情况所迷惑,看一周的变化趋势,更容易追根溯源。
C.月报的作用
月报的作用是衡量绩效指标,调整策略。 大部分公司的绩效指标都是按月制定的,工资/奖金一般也是按月发的,因此月度的数据统计常常用来考核绩效指标,制定/调整策略。一般公司在月初都会对其上个月的工作进行复盘,此时可以结合全月数据,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,发现深层的问题。
因此,月报不等于4周周报之和,更不等于30天日报之和。在月报中,一般要有上个月的整体投入/产出情况,即投入/产出在上个月的发展趋势。之后,可以加入过程指标与众多分类维度,切入当月重点议题,一般包括下面这些信息:
- 上个月未解决的问题。
- 潜在问题/机会点。
- 年度目标检查。
- 本月重点工作。
在周报、日报中发现的未能及时解决的疑难问题,应该在月报中以专题分析的形式呈现。此时距离问题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如果是真实问题,则会暴露得更明显,如果是偶尔发生的异常现象,则会自行消失,因此分析更聚焦。
D.季报的作用
季报的作用是针对公司的季度规划,安排战术执行。 季报是月报的升级版,所起的作用和月报类似,针对季度重点问题进行回顾,针对潜在疑难杂症进行解析。有的公司会直接省略了季报。但是对于某些行业,比如服装、生鲜这种季节性产品更替或依靠特定季节促销提升业绩的行业,季报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高了。
E.年报的作用
年报的作用是盘点公司年度经营状况,达到特定目的。 大部分公司的年报甚至不是为了解决问题,而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管理目的,
- 比如邀功请赏,激励士气;
- 对外发布数据,提升品牌形象;
- 深度分析数据,应对变化等。
因此年报完全没必要复制月报、季报的形式,可以更灵活地分析数据。
比如,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大部分行业的发展,因此公司在做年度总结时,可以按下列类型进行整理。
- 问题分析型:疫情对业绩的影响,在疫情下如何做好工作。
- 邀功请赏型:在疫情中,公司 /团队如何表现出色,克服困难。
- 提升品牌型:在全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,公司如何保持增长,战胜对手。
- 未来展望型:在2022年哪些态势会延续,哪些态势会结束,该如何应对。
让日报、周报、月报、季报、年报相互配合,才能把数据监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,而不是一上来就铺陈数百个指标,然后不断地反复更新。过于复杂的数据,数据分析师分析起来很累,业务部门也没有人参考,效果自然不好。